發布時間:2021-05-13 | 瀏覽:2448
關于印發龍巖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巖高新區)、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管委會,市直各單位:
《龍巖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已經市政府第4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龍巖市人民政府
2015年8月31日
(此件主動公開)
龍巖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2015~2020年)
2015年8月
目 錄
第一節 總體思路..........................................5
一、發展現狀................................................5
二、形勢和要求.............................................9
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10
四、發展目標................................................11
第二節 推進重點領域誠信建設........................12
一、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建設..............................12
二、深入推進商務誠信建設..............................14
三、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20
四、大力推進司法公信建設..............................25
第三節 推進信用主體誠信建設........................27
一、自然人信用建設.......................................27
二、企業信用建設..........................................28
三、事業單位信用建設....................................30
四、社會組織信用建設....................................30
第四節 推進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31
一、建設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31
二、促進社會征信系統建設..............................32
三、加強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工作........................33
四、推進信用信息的交換與共享........................34
第五節 加強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35
一、普及誠信教育..........................................35
二、建設誠信文化..........................................35
三、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誠信問題專項治理............36
四、加快信用專業人才培養..............................36
第六節 構建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37
一、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37
二、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信用信息標準體系...39
三、培育和規范信用服務市場...........................39
四、保護信用信息主體合法權益........................41
五、強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41
第七節 落實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42
一、強化責任落實..........................................42
二、加大政策支持..........................................42
三、實施專項工程..........................................42
四、推動創新示范..........................................44
五、健全組織保障..........................................45
為加快推進龍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福建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5~2020年。
第一節 總體思路
適應我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形勢要求,在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的基礎上,適度提前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框架制度。
一、發展現狀
2007年我市全面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立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13年,根據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精神和要求,我市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由市發改委和人民銀行雙牽頭,各相關成員單位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多年來,我市持續探索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打下了較好基礎。
(一)重要領域信用建設持續開展。近年來,我市根據全省的統一部署,不斷推進政務、商務等重要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發。2007年,市政府出臺《龍巖市政府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從建立健全決策信用機制、執行信用機制、監督信用機制和強化公共服務信用等領域全面推動政務誠信建設;制定出臺《龍巖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龍巖市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推進食品藥品安全、中小企業融資、中介服務等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在信用服務市場培育方面,推進信用服務機構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5年4月末,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發展至40家,擔??傤~318.8億元,在保余額達50億元以上。
(二)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進展。在與人民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秩序關系密切的行業領域,積極探索建立管理相對人的信用記錄檔案、開展行業信用評價,并在行政管理事項中應用信用記錄和信用評價。特別是工商、稅務、食品藥品監管、質檢、住房與城鄉建設、司法等部門推行失信"黑名單"、公示失信被執行人和依法限制高消費、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查詢行賄企業名單等制度,對守信者給予方便優惠、對失信者依法進行限制約束等措施,在行業信用建設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如,工商部門通過實施"金信"工程,推行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改革,實現了全國數據中心聯網共享。公安部門通過實施"金盾"工程,建立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開展和完善公民身份信息的社會服務,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做好了基礎性準備工作。稅務部門通過建立納稅信用等級評定制度,促進了納稅人誠信納稅。同時,海關部門初步建立了涵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差別化通關管理模式、報關市場管理、跨部門協作、信用管理信息系統等多項內容的海關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框架。
(三)探索信用信息互聯共享建立聯合懲戒機制。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積極探索跨部門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建立聯合懲戒機制。人民法院通過共享被執行人欠債及履行情況,聯合公安、稅務、工商、海關、金融等相關部門,對拒不履行生效判決裁定的被執行人,依法進行限制約束等措施。環保部門與財稅、金融、商務、海關、工商等部門初步建立信息溝通與共享機制。工商部門通過提供企業登記和監管信息,與稅務、海關、公安、統計、社保、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加強信息交換與共享。公安部門通過完善公民身份信息的社會認證服務,向法院、檢察院、民政、質檢、金融等部門提供身份聯網核查、違法犯罪人員、機動車駕駛員等信息,推進行業實名制、解決身份信息欺詐等失信問題。稅務部門密切與公檢法及金融、工商、海關等部門配合和信息溝通,提高納稅信用管理水平。
(四)中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各金融機構積極創新中小微企業信貸模式,推動農村信貸產品創新。人民銀行通過大力開展中小企業和農戶信用信息的征集與更新,中小企業和農戶信用檔案不斷充實和完善,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農戶貸款難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15年6月末,全市累計幫助5925家中小企業建立信用檔案,并納入到了中小企業數據庫。所建信用檔案的企業中,1461戶已取得銀行授信。截止6月末,全市已為49.18萬戶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評定信用農戶33.01萬戶、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455戶、信用村872個、信用鄉(鎮)55個。隨著農村信用環境的逐步優化,金融機構信貸投放也不斷增加,截止6月末,轄區金融機構累計對28.6萬戶建檔農戶發放貸款617.06億元,有效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五)培育信用文化,社會信用意識明顯增強。各有關部門通過定期開展"誠信興商"、"百城萬店無假貨"、"守合同重信用"、"信用記錄關愛日"等專項誠信創建和宣傳活動,加強信用宣傳和綜合監管,社會公眾及社會主體社會信用意識普遍增強,初步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六)金融領域征信體系初步建成并發揮良好作用。全市在金融機構貸款的近1.3萬戶企業和190萬個人的金融信用信息,納入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并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金融信用記錄在企業和個人的評先評優、人才招聘、銀行貸款等管理事項中得到廣泛使用。
雖然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社會信用整體水平有一定提高,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統尚未形成,社會成員信用記錄明顯缺失,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勵不足,失信成本過低;惡意拖欠和逃廢銀行債務、商業欺詐、制假售假、偷逃騙稅等現象時有發生;信用服務市場發展滯后,服務機構的業務能力不足;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與司法公信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
二、形勢和要求
黨的十八大提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提出,"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F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防范和化解經濟風險,改善市場信用環境、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舉措;是減少行政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措施。
(二)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利于加強社會信用意識,營造誠實守信、公平公正的良好發展環境,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的流入集聚,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利于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挑戰,擴大我市企業品牌影響力,樹立良好的信譽,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創新社會治理的迫切要求。我市正處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益主體更加多元化,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各類社會主體間的關系及相應的管理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利于創新和改進社會管理體制,促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
(四)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的迫切要求。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市場主體的信用責任意識,建立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對市場主體的信用聯動監管、懲戒機制,有利于有效遏制違法失信行為,促進社會和諧,形成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健全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為基礎,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主要內容,堅持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突出社會成員信用信息的記錄、共享、應用,建立實施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著力建設誠信文化,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氛圍,使誠實守信成為全民的自覺行為規范。
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和示范作用,做好規劃的制定實施、標準體系的制定完善、信用服務市場的培育監管。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發動行業組織、信用服務機構、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全省的部署,結合我市實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針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堅持近期與長遠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銜接,統籌部署階段性任務,有計劃、分步驟組織實施。
健全制度,規范發展。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精神,逐步建立健全適合我市實際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標準體系,加強信用信息管理,規范信用服務市場健康發展,推進公共信用信息有序開放,維護信用信息主體合法權益,保護信用信息安全。
重點突破,強化應用。選擇重點行業領域開展信用建設示范。政府帶頭在行政管理事項中積極推行信用記錄和信用產品的應用,建立信用獎懲聯動機制。促進信用服務機構設立和信用服務業發展,強化跨行業、跨區域失信聯合懲戒約束。
四、發展目標
按照全省統一部署,適應進一步加快龍巖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誠信龍巖"建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
到2017年,我市社會信用標準體系初步配套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框架初步形成,重點行業和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基本建成并交換共享,市、縣級行業信用信息系統與市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信用監管體系初步形成,信用服務市場初具規模,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在重要領域較好發揮作用。
到2020年,社會信用標準體系趨于完善,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基本建成,信用監管體系比較健全,信用服務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揮作用,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框架和運行機制。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市場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
第二節 推進重點領域誠信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時做好與省直單位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銜接,將誠信建設融入各行業的業務工作中統籌部署推進,使誠信建設成為推進各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建設
深入推進政務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先導。各類政務行為主體的誠信水平,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發揮著重要的表率和導向作用。各級各部門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加強政府誠信建設,提升政府公信力。
(一)堅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在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依法公開在行政管理中產生的信用信息,完善信息公開和共享機制。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完善政府民主決策機制,提高決策透明度,全面推行重大決策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拓寬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渠道。各級各部門發布權力清單,規范權力運行,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約束和監督,實現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協調,建設更加清正廉潔的政府。
(二)突出政府誠信建設示范作用。要在提高政策執行力、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部門工作協調配合、減少行政自由裁量權等方面,樹立政府的誠信施政形象,帶動全社會誠信意識的樹立和誠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許可、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科研管理、公務員考錄、干部選拔任用與監督管理、安排政府扶持資金等管理事項中,率先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產品。
(三)加快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務和行政承諾考核制度。各級各部門要把實施發展規劃、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為民辦實事的踐諾情況作為評價政府誠信水平的重要內容,加強前期論證,認真履行、兌現政府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和簽訂的各類合同,把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績效評價體系。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不得實施濫用行政權力封鎖市場等任何地方保護主義措施。支持統計部門依法統計、真實統計。政府舉債要依法依規、規模適度、風險可控、過程透明。強化預算約束,提高政府收支透明度。完善政務誠信約束和問責機制,加強和完善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開展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有條件的地區和行業試行政府、行業信用監督員制度。
(四)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和教育。全面開展公務員信用記錄工作,依法依規將公務員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廉政記錄、年度考核結果、相關違法違紀違約行為等信用信息納入信用檔案,將公務員信用記錄作為干部考核、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加強政府機關中直接從事信用管理人員的信用理論、實務運作能力的教育和培訓。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編制公務員守信手冊,在公務員初任培訓和任職培訓中增加信用教育內容;在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過程中,把誠信教育列為學習內容,增強公務員法律和誠信意識,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潔的公務員隊伍。
二、深入推進商務誠信建設
商務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提高商務誠信水平,是維系商業活動、降低商務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保障;是促進消費、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的有效措施。以信用問題突出的行業領域為重點,全面推進商務誠信建設。
(一)生產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安全生產承諾、安全生產失信公告、安全生產不良信用記錄、安全生產失信行為懲戒等管理制度。以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特種設備生產企業以及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企業和爆破企業或單位為重點,健全安全生產準入和退出信用審核機制,促進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消防安全不良行為信息記錄共享和公布制度,將多次受到行政處罰、重大火災隱患逾期不改等消防違法行為向社會公布。以食品、藥品、日用消費品、食用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為重點,加強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生產和加工環節的信用管理。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強產品質量信用信息異地和部門間共享應用。推動建立質量信用征信系統,完善"12365"產品質量投訴舉報咨詢服務平臺的功能,建立質量信用報告、失信"黑名單"披露、市場禁入和退出制度。
(二)流通領域信用建設。全面開展商貿流通領域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工作,建立實施商貿流通企業信用評價管理體系。推進批發零售、商貿物流、住宿餐飲及居民服務行業信用建設,開展企業信用分類管理。完善零售商與供應商信用合作模式。強化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大對虛假宣傳、商業欺詐、商業詆毀、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完善"12315"平臺舉報投訴處理工作機制,對典型案件、重大案件予以曝光,增加企業失信成本,促進誠信經營和公平競爭。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分類監管,逐步建立以商品條形碼等標識為基礎的全國商品流通追溯體系。加強檢驗檢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支持商貿服務企業信用融資,發展商業保理,規范預付消費行為。鼓勵企業擴大信用銷售,促進個人信用消費。推進對外經濟貿易信用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外貿易、對外援助、對外投資合作等領域的信用信息管理、信用風險監測預警和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借助電子口岸管理平臺,建立完善進出口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信用分類管理和聯合監管制度。
(三)金融領域信用建設。創新金融信用產品,改善金融服務,維護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大對金融欺詐、惡意逃廢銀行債務、內幕交易、制售假保單、騙保騙賠、披露虛假信息、非法集資、逃套騙匯、洗錢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規范金融市場秩序。推進網絡金融領域誠信制度建設,嚴厲打擊網絡金融違法失信行為,加強網絡金融市場準入管理,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建設網絡金融信用監管系統,構建良好的網絡金融誠信環境。促進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銀行、證券、保險、外匯及其他金融機構信用信息的征集共享制度,強化金融業對守信者的激勵作用和對失信者的懲戒作用。
(四)稅務領域信用建設。加強納稅人稅務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強化納稅人基礎信息、會計信息、各類交易信息、財產保有和轉讓信息、納稅記錄等涉稅信息的交換、比對和應用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納稅信用等級評定和發布制度,加強稅務領域信用分類管理,發揮信用評定差異對納稅人的獎懲作用。建立稅收違法"黑名單"制度。推進納稅信用與其他社會信用聯動管理,提升納稅人稅法遵從度。
(五)價格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完善企業和經營者價格自律管理制度,規范和引導經營者價格行為,實行經營者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制度,著力推行"明碼實價"。督促經營者加強內部價格管理,建立健全內部價格管理制度。強化經營者價格誠信管理,全面實施企業價格失信信息發布披露工作,推動實施信用獎懲制度。強化價格執法檢查與反壟斷執法,依法查處捏造和散布漲價信息、價格欺詐、價格壟斷等價格失信行為,對典型案例予以公開曝光,規范市場價格秩序。
(六)工程建設領域信用建設。加快工程建設市場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完善工程建設市場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推進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信用體系建設,依托政府網站,設立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專欄,集中公開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根據全省部署推動建設綜合檢索平臺并實現聯網,實現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的"一站式"綜合檢索服務。深入開展工程質量信用建設。完善工程建設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加大對發生重大工程質量、安全責任事故或有其他重大失信行為的企業及負有責任的從業人員的懲戒力度。建立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評價結果與資質審批、執業資格注冊、資質資格取消等審批審核事項的關聯管理機制。建立科學有效的建設領域從業人員信用評價機制和失信責任追溯制度,將肢解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拖欠工程款和勞務人員工資等列入失信責任追究范圍。
(七)政府采購領域信用建設。加強政府采購信用管理,強化聯動懲戒,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供應商、評審專家、政府采購代理機構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規范和評級標準,及時全面記錄政府采購參與主體的失信信息,發布不良行為供應商名單。充分利用工商、稅務、金融、檢察、環保、質檢等其他監管部門采集的信用信息,加強對政府采購當事人和相關人員的信用管理,對有失信行為的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進行聯動限制懲戒。建立完善全市統一的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提高政府采購活動透明度,實現政府采購項目信息的統一發布共享。完善政府采購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
(八)招標投標領域信用建設。依托龍巖市招標采購系統,做好招標項目信息發布和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記錄征集共享工作,實現公開招標項目信息發布和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全覆蓋。依托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及其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招標投標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實時交換和整合共享。全面實行招標投標違法行為信息發布公告制度,及時懲處招標投標違法行為。建立完善信用獎懲聯動機制,把市場主體信用信息記錄和第三方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在投標人資格審查、評標、定標和合同簽訂等招投標的主要環節之中。
(九)交通運輸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規范性文件、部門規章制度和行業標準相結合的交通運輸信用制度和標準體系。完善信用考核標準,建立健全與行業安全生產重點管理名單、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和質量信譽考核相掛鉤的信用考核標準,實施分類考核監管。針對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管道等運輸市場不同經營門類分別制定考核指標,加強信用考核評價管理,實施信用激勵懲戒措施。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信用考核評價,逐步建立交通運輸管理機構與社會信用評價機構相結合,具有監督、申訴和復核機制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將交通運輸企業及從業人員的各類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交通運輸違法行為列入企業失信記錄。鼓勵和支持各單位在采購交通運輸服務、人員招聘等方面優先選擇信用考核等級高的交通運輸企業和從業人員。加強對失信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監管和懲戒,加快建立實施跨地區、多行業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十)電子商務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電子商務企業客戶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評估制度,加強電子商務企業自身開發和銷售信用產品的質量監督。推行電子商務主體身份標識制度,完善網店實名制。加強網店產品質量監管,嚴厲查處電子商務領域制假售假、虛假廣告、以次充好、服務違約、非法傳銷等欺詐行為。打擊內外勾結、偽造流量和商業信譽的行為,對失信主體建立行業限期禁入制度。促進電子商務信用信息與社會其他領域相關信息的交換和共享,推動電子商務與線下交易信用評價。完善電子商務信用服務保障制度,推動信用調查、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信用保險、信用支付、商賬管理等第三方信用服務和產品在電子商務中的推廣應用。開展電子商務網站可信認證服務工作,推廣應用網站可信標識,為電子商務用戶識別假冒、釣魚網站提供手段。
(十一)統計領域信用建設。開展企業誠信統計承諾活動,營造誠實報數光榮、失信造假可恥的良好風氣。完善統計信用評價標準體系。建立健全企業統計信用評價制度和統計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加強執法檢查,嚴厲查處統計領域的弄虛作假行為,建立統計失信行為社會公示和公開曝光制度。加大對統計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戒力度。將統計失信企業名單檔案及其違法違規信息納入金融、工商等行業和部門信用信息系統,將統計信用記錄與企業融資、政府補貼、工商注冊管理、企業評優升級等直接掛鉤,切實強化對統計失信行為的懲戒和制約。
(十二)中介服務業信用建設。建立完善中介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和披露制度,并作為市場行政執法部門實施信用分類管理的重要依據。重點加強公證仲裁類、律師類、會計類、擔保類、鑒證類、檢驗檢測類、評估類、認證類、代理類、經紀類、職業介紹類、咨詢類、交易類等機構信用分類管理,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評估制度和工作機制。對律師、會計等實行執業資格管理的從業人員,實行執業資格發放與個人信用狀況掛鉤管理。
(十三)會展、廣告領域信用建設。推動展會主辦機構誠信辦展,踐行誠信服務公約,建立信用檔案和違法違規單位信息披露制度,推廣信用服務和產品的應用。加強廣告業信用建設,建立健全廣告業信用分類管理制度,打擊各類虛假廣告,突出廣告制作、傳播環節各參與者責任,完善廣告活動主體失信懲戒機制和嚴重失信淘汰機制。
三、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
社會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提高社會誠信水平,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保障。提高社會領域從業機構和人員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水平,以信用問題突出的行業領域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
(一)醫藥衛生和計劃生育領域信用建設。制定醫療機構和執業醫師、藥師、護士等醫務人員信用評價指標標準,推進醫院評審評價管理和醫師定期考核管理,開展醫務人員醫德綜合評價,懲戒收受賄賂、非法行醫等違法失信行為。完善醫療服務價格、藥品價格公示制度,促進藥品醫械耗材市場合理競爭,治理價格"虛高"。全面建立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信用檔案。強化仁心仁術的執業操守建設,培育誠信執業、誠信采購、誠信收費、誠信醫保理念,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合理收費等誠信醫療服務準則,開展誠信醫院、誠信藥店創建活動。建立藥品研發、生產和流通企業信用檔案,懲戒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失信行為,在行業準入許可方面實行失信聯動懲戒管理,完善市場退出制度。大力開展以"誠信至上、以質取勝"為主題的藥品安全誠信承諾活動,切實提高藥品安全信用監管水平,嚴厲打擊制假販假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加強人口計生領域信用建設,完善公民計劃生育情況的信用記錄,建立計生違法行為信用懲戒機制,懲戒社會撫養費征收、計劃生育證件辦理領域失信行為,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信用信息共享工作。
(二)社會保障領域信用建設。推動救災、救助、養老、社會保險、殯葬、慈善、彩票等方面信用制度建設,打擊各類詐捐騙捐等失信行為。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惠民政策申請環節的誠信承諾制度,嚴格受益條件審查,完善退出環節管理,強化對社會救助的動態管理及保障房使用的監管,將失信和違規的個人納入信用"黑名單"。構建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系統,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家庭認定機制,確保社會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公平、公正和健康運行。建立健全社會保險信用管理制度,加強社會保險經辦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征收機構加大稽核力度,規范參保繳費行為,加大對醫保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等社會保險協議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各類參保人員的違規、欺詐、騙保等行為的懲戒力度,防止和打擊各種騙保行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等各環節的透明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推動社會保險信用制度建設,規范參保繳費行為,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
(三)勞動用工領域信用建設。健全勞動用工備案制度,把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拖欠職工工資、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等行為記入法人失信內容,并與主要責任人的個人信用記錄關聯。實施用人單位勞動保障信用評價管理,建立完善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公示制度和"黑名單"制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著力查處用人單位拖欠工資違法行為,規范用工行為,加強對勞動合同履行的管理和勞動爭議的處理,推動企業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誠信建設,規范職業中介行為,打擊各種黑中介、黑用工等違法失信行為。
(四)教育、科研領域信用建設。加強教師和科研人員誠信教育。開展教師誠信承諾活動,自覺接受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發揮教師誠信執教、為人師表的影響作用。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培養誠實守信良好習慣,為提高全民族誠信素質奠定基礎。注意保護未成年人信息,探索建立教育機構及教職人員、大學生和研究生、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及科研人員的信用評價制度,將信用評價與考試招生、學籍管理、學歷學位授予、科研項目立項、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用、評選表彰等掛鉤,努力解決學歷造假、論文抄襲、學術不端、考試招生作弊等問題。
(五)文化、體育、旅游領域信用建設。全面征集文化、體育、旅游領域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的信用信息,制定從業人員誠信準則,建立實施信用獎懲機制,加強市場誠信管理。實行旅行社、旅游景區、賓館飯店、職業體育從業人員、職業體育俱樂部和體育中介機構信用等級第三方評估。建立旅游業消費者意見反饋和投訴記錄與公開制度。推進體育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信息記錄和信用評級在參加或舉辦職業體育賽事、職業體育準入、轉會等方面廣泛運用。
(六)知識產權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誠信管理制度,出臺知識產權保護信用評價辦法。重點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將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信息納入失信記錄,強化對盜版侵權等知識產權侵權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提升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信用建設,探索建立各類知識產權服務標準化體系和誠信評價制度。
(七)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領域信用建設。推進全市環境監測、信息與統計能力建設,加強環保信用數據的采集和整理,實現環境保護工作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環境信息公開目錄。建立環境監測信息公開制度。完善環評文件責任追究機制,建立環評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評估專家信用檔案,強化對環評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評估專家的信用考核分類監管。建立企業對所排放污染物開展自行監測并公布污染物排放情況以及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和處理情況制度。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制度,定期發布評價結果,組織開展動態分類管理,根據企業的信用等級予以相應的激勵或懲戒。完善企業環境行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銀行、證券、保險、商務等部門的聯動。加強國家能源利用數據統計、分析與信息上報能力建設。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結果,研究建立重點用能單位信用評價機制。強化對能源審計、節能評估和審查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評級和監管。推進開展節能服務公司信用評價工作,定期發布信用評級結果。加強對環資項目評審專家從業情況的信用考核管理。
(八)互聯網應用及服務領域信用建設。大力推進網絡信用建設,培育依法辦網、誠信用網理念,逐步落實網絡實名制,完善網絡信用建設的制度保障,大力推進網絡信用監管機制建設。建立網絡信用評價體系,對互聯網企業的服務經營行為、上網人員的網上行為進行信用評估,記錄信用等級。建立涵蓋互聯網企業、上網個人的網絡信用檔案,積極推進建立網絡信用信息與社會其他領域相關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機制,大力推動網絡信用信息在社會各領域推廣應用。建立網絡信用"黑名單"制度,將實施網絡欺詐、造謠傳謠、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嚴重網絡失信行為的企業、個人列入"黑名單",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依法采取有關限制措施,通報相關部門并進行公開曝光。
四、大力推進司法公信建設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司法公信水平,是樹立司法權威的前提,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不斷增強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權威性,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一)法院公信建設。提升司法審判執行信息化水平,實現覆蓋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的全國四級法院信息互聯互通。實行裁判文書網上公開、審判執行工作流程網上公開、庭審公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公開。推進強制執行案件信息公開,完善執行聯動機制,提高生效法律文書執行率。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鼓勵倡導信法守法、誠信交易、互信合作,依法制裁商業欺詐、恣意違約毀約、假冒偽劣、虛假訴訟等失信行為,引導誠實守信風尚。
(二)檢察公信建設。進一步深化檢務公開,創新檢務公開的手段和途徑,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保障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深入推行"陽光辦案",嚴格管理制度,強化內外部監督,建立健全專項檢查、同步監督、責任追究機制。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作用,加大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力度。完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規范和加強查詢工作管理,建立健全行賄犯罪檔案查詢與應用的社會聯動機制,逐步拓展在金融信貸、干部人事管理等領域的查詢應用,推動網絡查詢與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的對接聯通。
(三)公共安全領域公信建設。全面推行"陽光執法",依法及時公開執法辦案的制度規范、程序時限等信息,對于辦案進展等不宜向社會公開,但涉及特定權利義務、需要特定對象知悉的信息,應當告知特定對象,或者為特定對象提供查詢服務。進一步加強人口信息同各地區、各部門信息資源的交換和共享,完善國家人口信息資源庫建設。將公民交通安全違法情況納入信用檔案,促進全社會成員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定期向社會公開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結果,并作為單位信用等級的重要參考依據。將社會單位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規情況納入信用管理,強化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
(四)司法行政系統公信建設。進一步提高監獄、戒毒場所、社區矯正機構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維護服刑人員、戒毒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合法權益。大力推進司法行政信息公開,進一步規范和創新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司法考試、司法鑒定等信息管理和披露手段,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五)司法執法和從業人員信用建設。建立各級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人員信用檔案,依法依規將徇私枉法以及不作為等不良記錄納入信用檔案,并作為考核評價和獎懲依據。推進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員、司法鑒定人員等誠信規范執業,建立司法從業人員誠信承諾制度。
(六)完善司法公信的基礎制度。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嚴密執法程序,堅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高司法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監督作用,完善司法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制約機制,強化司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實現以監督促公平、促公正、促公信。
第三節 推進信用主體誠信建設
各類信用主體的誠實守信狀況決定全社會的信用環境。加強自然人、法人、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信用建設,是推進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落腳點和著力點。
一、自然人信用建設
以重點職業人群為核心的自然人信用,是社會誠信得以樹立和鞏固的基石。
(一)逐步建立健全自然人信用信息數據庫。依托國家人口信息資源庫,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信用記錄,逐步實現全市范圍內自然人信用記錄全覆蓋。建立境外和外籍人員在龍巖活動的信用信息記錄和共享制度。
(二)突出重點職業人群的信用管理。對重點職業人群,包括公務員、企業法定代表人、律師、會計從業人員、注冊會計師、統計從業人員、注冊稅務師、審計師、評估師、認證和檢驗檢測從業人員、證券期貨從業人員、上市公司高管人員、保險銷售經紀和公估從業人員、醫務人員、教師、科研人員、專利服務從業人員、工程建設類注冊執業資格人員、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導游、執業獸醫等人員,全面建立信用檔案,并實現政務共享查詢。完善職業行為操守規范,在職業資格取得認定、職稱評定晉升環節,推廣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并對有失信行為的當事人依法進行懲戒限制。
二、企業信用建設
大力推進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生產經營組織的信用建設,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重要手段。推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帶頭進行誠信建設,強化各類行業準入管理企業的信用監管。
(一)開展誠信承諾活動。選擇水電燃氣供應、交通、電信、鐵路、民航、食品藥品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健康安全關系密切行業,加強企業誠信自律管理,開展行業和企業誠信承諾活動。突出誠信企業的示范宣傳和典型失信案件的披露曝光。在生產經營、稅費交納、勞動用工管理等重要環節強化企業信用自律。鼓勵引導重點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開展社會責任認證。到2017年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基本建立內部信用管理制度,到2020年各類大中型企業建立較為完善的內部信用管理制度。
(二)建立信用應用機制。鼓勵企業建立客戶檔案、開展客戶信用評價,將客戶交易誠信狀況和信用記錄、信用報告納入應收賬款管理和信用銷售授信管理,形成科學的企業信用應用管理流程,防范信用風險,發揮信用應用管理在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中的促進作用。
(三)強化信用內控管理。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信用管理工作機構和信用管理師,建立企業內部職工信用考核與評價制度。強化企業在貿易、發債、借款、擔保等債權債務信用交易及生產經營活動中誠信履約。
(四)加強企業信息公開披露。貫徹執行國務院《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規定,落實和規范企業信息公示工作,完善龍巖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功能,通過平臺公示企業年報信息和即時信息;加強企業公示信息抽查,建立和完善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等監管制度,建立實施企業失信約束部門聯動機制,提高信用監管水平。
(五)實行市場準入信用審查和失信聯動懲戒。在市場準入或資格等級認定等實行行政許可管理,以及安排政府性扶持資金等優惠政策落實管理的事項中,查詢應用申請企業在各行業、各地區活動的信用記錄或信用報告,各相關監管機構嚴格實施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措施,讓守信企業暢通受益、失信企業受阻受限。
三、事業單位信用建設
把誠信建設作為提高教育、醫療等公益類事業單位履行公益服務能力的重要措施。依托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系統,建立完善事業單位信用檔案。
(一)建立實施信用等級評定制度。探索實行以第三方機構主導的事業單位信用等級評定機制,制定和完善以服務對象為主體的事業單位信用等級評定體系,規范評定程序,明確等級類別,為政府部門監管、公眾選擇提供參考。
(二)加強信用獎懲監管。在事業單位績效評估、政策扶持、政府采購等方面,應用事業單位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對重大工作失誤負有直接責任及相關責任的工作人員,實行失信聯動懲戒。
(三)強化守信踐諾機制建設。建立事業單位內部信用管理機制,推行服務承諾、限時辦結、一次告知、首問負責等效能責任管理制度。突出誠信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水平。
四、社會組織信用建設
依托全省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加快建立完善我市依法登記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信息和信用檔案。
(一)健全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制度。引導社會組織增強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規范社會組織信息公開行為。把信用建設內容納入各類社會組織章程,強化社會組織誠信自律,提高社會組織公信力。
(二)實施社會組織信用評級管理。制定社會組織信用評定標準體系,加強社會監督,及時查處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建立社會組織失信與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責任人員在失信事件中的關聯信用管理機制,建立社會組織法人信用評價制度,提高社會組織在各類社會活動中的信用水平。
(三)發揮社會組織在加強成員單位信用建設中的組織促進作用。各類社會組織要在章程中增加組織推動成員單位加強信用建設的內容,及時組織成員單位學習貫徹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有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政策文件和工作部署,積極開展誠信建設的宣傳和培訓活動。
第四節 推進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
健全社會成員信用記錄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貫徹實施《福建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加快推進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和社會征信系統建設,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的記錄、整合共享和應用制度。
一、建設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
加快建設龍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加快推進行業信用信息系統聯通市級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到2017年形成覆蓋全市所有縣級行政區域的信用信息征集記錄和查詢應用網絡體系。
(一)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按照全省規劃,到2017年,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基本建立,并實現縱向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橫向與大多數市縣級行業信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力爭在2020年實現全部互聯互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通過各級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匯集各行業主管部門采集的信用信息,形成市級法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及自然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及時發布依法公開的各類信用信息,為政府實施公共管理提供信用信息支持,為信用信息社會化應用機構提供支撐服務,向企業、個人和社會征信機構等提供查詢服務。
(二)行業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市、縣兩級機關組織要以數據標準化和應用標準化為原則,依托"數字福建"和"數字龍巖"相關信息基礎設施,基于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通用軟件模板,整合行業內的信用信息資源建成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實現我市與省級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二、促進社會征信系統建設
支持征信機構、信用評級公司、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等社會信用服務機構建設社會征信系統,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系統與社會征信系統之間信用信息的共享互補。
(一)促進社會征信活動系統建設。社會信用服務機構開展征信業務,應建立以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個人為對象的征信系統,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個人的信用信息,并采取合理措施保障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市信用信息平臺和各級行業信用信息系統,要依法向信用中介服務機構開放信用信息數據資源。
(二)提供專業化征信服務。信用中介服務機構要根據市場需求,對外提供專業化的征信服務,有序推進信用服務產品創新。建立健全內部風險防范、避免利益沖突和保障信息安全的規章制度,依法向客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務。進一步擴大信用報告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及政府部門行政執法等多種領域中的應用。
三、加強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工作
推進金融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提高防范風險能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完善全市企業和自然人金融信用信息。持續采集、更新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中的龍巖金融信用信息,重點依法加強金融信用信息應用。
(二)依法推進金融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推進全市征信業務管理信息系統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對接互通,推進金融信用信息與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
(三)推動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統。依托省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和服務平臺,積極推動我市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等非金融機構有序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升防范風險能力。
(四)推動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建設。根據國家規劃,配合國家和省重點工作任務部署,推動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建設,推進金融監管部門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
四、推進信用信息的交換與共享
按照統一的格式標準采集信用信息,通過技術規范和管理措施,實現全市不同行業、地區管理相對人信用信息在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進行交換共享。
(一)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換與共享。各縣(市、區)、各行業要以需求為導向,在保護隱私、明確責任、及時準確的前提下,按照《福建省政務信息共享管理辦法》,建立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充分利用政務信息共享平臺,依法推進各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換共享,逐步形成覆蓋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市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絡。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對信用信息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確定信用信息公開屬性和查詢權限,及時通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交換共享,對信息查詢實行登記管理。
(二)依法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系統與社會征信系統間的信息交換與共享。發揮市場激勵機制的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征信機構加強對已公開發布的公共信用信息和非政務信用信息的整合,建立面向不同對象的征信服務產品體系,滿足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和專業化的信用服務需求。
第五節 加強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
誠信教育與誠信文化建設是引領社會成員誠信自律、提升社會成員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倡導社會成員加強誠信自律,提高道德修養水平。
一、普及誠信教育
加強誠信教育,用好載體,豐富內容,實現誠信教育的制度化、正?;?。
(一)豐富教育內容。在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中充實豐富誠信教育內容,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尚,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二)改進教育方式。大力開展信用宣傳普及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的活動,提高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宣傳效果。辦好用好道德講堂,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開展群眾道德評議活動,對誠信缺失、不講信用現象進行分析評議,引導社會成員誠實守信、遵德守禮。
二、建設誠信文化
推進誠信文化融入經濟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讓社會成員信用意識增強建立在文化修養水平和道德境界提高的基礎之上。
(一)弘揚誠信文化。以社會成員為對象,以誠信宣傳為手段,以誠信教育為載體,大力倡導誠信道德規范,弘揚中華民族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社會風尚。
(二)樹立誠信典型。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結合道德模范評選和各行業誠信創建活動,樹立社會誠信典范,使社會成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使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
(三)深入開展誠信主題活動。有步驟、有重點地組織開展"誠信活動周""質量月""安全生產月""誠信興商宣傳月""3·5"學雷鋒活動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14"信用記錄關愛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公益活動,廣泛開展"誠信守法示范企業""守合同重信用""誠信納稅""誠信興商""誠信社區""信用村(鄉、鎮)"等誠信創建主題活動,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
三、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誠信問題專項治理
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針對誠信缺失問題突出、信用建設需求迫切的行業領域進行專項治理,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樹立行業誠信風尚。
四、加快信用專業人才培養
加強信用管理學科專業建設,支持我市有條件的高校增設信用管理專業或在現有信用管理較接近的學科內設置信用管理專業。加強信用管理職業培訓與專業考評,推廣信用管理職業資格考評認定,培養信用管理專業隊伍。促進和加強信用從業人員、信用管理人員的交流與培訓,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人才資源支持。
第六節 構建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機制
以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法律法規和信用信息標準建設、信用服務市場發展、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保護和信用信息安全防護為主要內容的運行機制,是保障社會信用體系各系統協調運行的制度基礎。
一、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直接作用于各個社會主體的信用行為,是社會信用體系運行的核心機制。
(一)對守信主體進行激勵獎勵。加大對守信行為的表彰和宣傳力度。對誠信企業和模范個人給予表彰,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營造守信光榮的輿論氛圍。發改、財政、金融、環保、住建、交通、商務、工商、稅務、質檢、安監、海關、知識產權等部門,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過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的應用,對誠實守信者實行受益優先、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的支持激勵政策。
(二)對失信主體進行懲戒約束。推動形成行政監管性約束和懲戒。在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基礎上,健全失信懲戒制度,建立各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全市各級各部門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的市場準入、資質認定、行政審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實施信用分類監管,結合監管對象的失信類別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應有懲戒約束,重復失信、重大失信加重懲戒。逐步建立行政許可申請人信用承諾制度,并開展信用審查。推動形成市場性約束和懲戒。制定信用基準性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支持征信機構開展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完善失信信息記錄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場交易中受到制約。推動形成行業性約束和懲戒。通過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自律規則并監督會員遵守。對違規失信的機構會員和個人會員依法實行警告、行業內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相應的懲戒措施。推動形成社會性約束和懲戒。完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披露和曝光,發揮群眾評議討論、批評報道等作用,通過道德譴責,形成社會震懾力,約束社會成員的失信行為。
(三)建立失信行為有獎舉報制度。切實落實對舉報人的獎勵,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查處舉報問題。
(四)建立多部門、跨地區信用獎懲聯動機制。通過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多部門、跨地區信用獎懲聯動,使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處處受限。
二、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標準體系
(一)推進信用制度建設。各級各部門要制定地區或行業信用建設的相關制度,明確信用信息記錄主體的責任,保證信用信息的客觀、真實、準確和及時更新,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公開制度,推動信用信息資源的有序開發利用。制定本部門、本行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
(二)建立信用信息分類管理制度。制定信用信息目錄,明確信用信息分類和信用信息的公開屬性,結合保護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推進信用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公開等環節的分類管理。加大對販賣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行為的查處力度。
(三)加快信用信息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統一信用指標目錄和建設規范,并做好標準的統一和銜接。
(四)實行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要求,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在信用信息管理及各項經濟社會活動中廣泛使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三、培育和規范信用服務市場
繁榮發達的信用服務市場,可以拓展社會成員的信用信息來源,為各類經濟社會活動提供更為豐富的信用產品,更好地發揮信用獎懲機制的作用。
(一)發展各類信用服務機構。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務機構和社會信用服務機構互為補充、信用信息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相輔相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信用服務組織體系。
(二)促進信用評級行業的規范發展。堅持本地發展和外來引進相結合,培育和規范發展我市信用評級市場,提高信用評級行業的整體公信力。
(三)推動信用服務產品廣泛運用。拓展信用服務產品應用范圍,加大信用服務產品在社會治理和市場交易中的應用。鼓勵信用服務產品開發和創新,推動信用保險、信用擔保、商業保理、履約擔保、信用管理咨詢及培訓等信用服務業務發展。
(四)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有序開放制度。明確公共信用信息的開放分類和基本目錄,有序擴大公共信用信息對社會的開放,優化信用調查、信用評級和信用管理等行業的發展環境。
(五)完善信用服務市場監管體制。完善監管制度,明確監管職責。根據信用服務市場、機構業務的不同特點,制定實施分類監管辦法。落實信用服務法律制度,實施信用服務機構準入與退出機制,實現從業資格認定的公開透明。
(六)加強信用服務機構自身信用建設。推動信用服務機構完善治理結構,確立行為準則,加強規范管理,完善內控機制,堅持公正性和獨立性,提升公信力,提升信用服務質量。鼓勵各類信用服務機構設立首席信用監督官,加強自身信用管理。推動建立信用服務行業自律組織,建立信用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基本行為準則和業務規范,強化自律約束,全面提升信用服務機構誠信水平。
四、保護信用信息主體合法權益
完善工作機制,將保護信用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落實在信用管理的全過程。
(一)健全信用信息主體權益保護機制。充分發揮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在信用信息主體權益保護中的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手段,切實保護信用信息主體權益。加強對信用信息主體的引導教育,增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二)建立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社會鼓勵與關愛機制。以建立針對未成年人失信行為的教育機制為重點,對已悔過改正舊有輕微失信行為的社會成員予以適當保護,在部分領域試行信用修復管理,形成誠實守信的正向激勵機制。
(三)建立信用信息侵權責任追究機制。制定實施信用信息異議處理、投訴辦理、訴訟管理制度及操作細則。對信用服務機構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侵犯個人隱私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處罰。通過各類媒體披露各種侵害信息主體權益的行為,強化社會監督作用。
五、強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嚴格管理制度,應用有效措施,確保信用信息安全。
(一)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信息保護和網絡信任體系,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監控體系。加大信用信息安全監督檢查力度,開展信用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實行信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開展信用信息系統安全認證,加強信用信息服務系統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加強信用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
(二)加強信用服務機構信用信息安全內部管理。強化信用服務機構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加大安全保障、技術研發和資金投入,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信用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制定實施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保存、使用等方面的制度。
第七節 落實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各級各部門要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切實推進落實本規劃的各項建設任務,確保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目標的實現。
一、強化責任落實
各級各部門按照本規劃的總體要求,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工作進行統籌部署安排,分解細化規劃任務,通過制定地區和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扎實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積極實施信用建設專項工程,不斷推進地區和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研究制定本規劃的實施方案,組織協調市級各行業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指導推動各縣(市、區)的信用體系建設;市各行業領域的牽頭部門負責具體推動相關行業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區、部門予以表彰,對工作推進不力、失信現象多發地區、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實施行政問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
市、縣兩級人民政府要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將應由政府負擔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對信用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創新示范工程等方面的資金需要優先給予安排。鼓勵支持民間資本投資信用服務業。各級主流媒體在開展誠信褒揚、失信懲戒等方面宣傳報道時,盡量減免宣傳費用。
三、實施專項工程
(一)政務信息公開工程。深入貫徹實施《福建省政府信息公開辦法》,改進政府信息分類管理和公開的方式,擴大主動公開信息內容,注重落實各利益相關者和基層組織機構的知情權。對與人民群眾生活和經濟秩序關系密切的政府信息,選擇好公開披露的媒體和時段,提高信息公開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中小微企業信用服務建設工程。依托全省和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記錄和評價體系,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共享服務網絡,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制度。引導各類信用服務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服務,創新中小微企業集合信用服務和融資擔保方式,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中小微企業誠信創建和宣傳培訓活動,為中小微企業便利融資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程。為農場、農民合作社、休閑農業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等農村社會成員建立信用檔案,夯實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深入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發揮各種信用戶的典型示范作用,帶動廣大農民提高信用意識,在信用創建過程受到教育,得到實惠。加快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和休閑農業經營單位等涉農企業的誠信建設。創新農村信用擔保方式,完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
四、推動創新示范
(一)與臺港澳地區及周邊地市信用合作建設工程。以投資、旅游、貿易為重點,開展與臺港澳地區企業和自然人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實施失信聯動懲戒,共同打擊商業欺詐、逃廢債務等犯罪行為。推動兩岸信用服務機構業務交流與合作,探索開展信用服務機構征信合作及信用報告互認試點。穩妥開展臺港澳等境外信用服務機構的引進發展工作。在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產品質量、醫療衛生、工程建設、教育科研、電子商務、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經濟健康發展及社會和諧穩定的重點領域,與周邊地市交換共享企業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或信用報告,實施跨地區信用聯動獎懲,共同營造區域誠信環境。
(二)重點領域信用信息應用示范工程。在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工程建設、旅游、電子商務、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重點行業領域,率先查詢應用信用記錄,試點推行第三方出具信用報告制度。
五、健全組織保障
建立完善市、縣兩級社會信用體系領導小組制度,加強對各級各部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督促和檢查,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市、縣兩級政府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和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研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工作進展;要確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牽頭機構,加強工作力量,指定專門負責人員。各部門明確負責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機構,落實具體負責人員。支持信用建設領域社會組織的發展,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下一篇:中國式的誠信在哪里?
版權所有:龍巖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協會 地址:龍巖市新羅區東城新旗排路198號中福寶源3樓守重協會辦公室 電話:0597-2331928 郵箱:lyshouzhong@163.com
備案號:閩ICP備14020930號 制作維護:億網行網絡 推廣支持:騰媒大數據營銷